<track id="3brf3"><menuitem id="3brf3"><font id="3brf3"></font></menuitem></track>

<track id="3brf3"></track>

<form id="3brf3"></form>
<span id="3brf3"></span>
<output id="3brf3"><font id="3brf3"></font></output>
    <video id="3brf3"></video>

      <del id="3brf3"><b id="3brf3"></b></del>
      <font id="3brf3"><b id="3brf3"></b></font>

          官方微信微官網
          您當前位置: 首頁 >專題專欄 - 榜樣的力量

          【勞模風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志剛: “不行,我們就重來!”

          作者:中國科學網 編輯:文化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05-06 15:14:00 點擊數:5274

          作者|沈春蕾

          解放低端重復和危險行業勞動力、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變革傳統工業模式……這是徐志剛和團隊立下的一些目標,如今正在變成現實。

          徐志剛,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智能產線與系統研究室主任。十多年來,他和團隊利用安全自動化技術,為國防危險制造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支撐;研發的航天器空間環境模擬測試技術,則服務于“天宮一號”“嫦娥五號”等航天工程。徐志剛常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的研究要能為國家建設出點力,會讓我感到很自豪?!?/span>


          初生牛犢不怕虎

          2003年末,還是一名助理研究員的徐志剛接到了一項特殊的研制任務——研制過期啟爆藥大當量銷毀裝備。“當時我對這個領域知之甚少,不知道該裝置的工作過程存在危險,也不知道技術難度有多大?!?/span>年輕的徐志剛就這樣憑借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與另一名同事開展攻關,經過多次設計、反復計算、設備完善,最終成功研制出滿足苛刻要求的安全銷毀設備,并在國內多個場所推廣應用。這一次過期炸藥銷毀設備讓徐志剛意識到,我國危險易爆產品生產企業自動化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現有的生產方式存在很多隱患和風險。他認為,運用先進自動化技術是未來解決該行業安全生產問題的必然趨勢。然而,研發存在諸多難題。其中,危險易爆品的安全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研發就存在無資料可查、無實物可參照、設計安全要求高、涉及學科門類多、技術可靠性難保證等多重困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盡管前路坎坷,徐志剛毅然帶著團隊直接進入偏遠山區的危險品生產工廠,進行調研和研發。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后,徐志剛團隊設計制造的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終于建成了,并為相關產業告別“人海戰術”提供了智能化的解決方案,行業生產模式的變革也從此拉開了序幕。

          量身定制優化生產線

          一條生產線往往由幾十臺甚至上百臺設備和復雜的控制管理系統組成,每一家企業的情況和要求不盡相同,設計方案都要從實際出發量身定制,做到最優化,從生產試運行到穩定可靠安全生產,其過程極度艱辛,無法做到一勞永逸。“不行,我們就重來!”每當覺察到方案中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徐志剛總會堅定地說出同樣一句話。如今,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里,只見大型裝備部段有序地對接,對接過程就好像機器可以看到接口,自動調整位置后精準地接在一起,過程僅需幾分鐘。徐志剛告訴《中國科學報》:“在自動化技術出現之前,這項工作一般需要4名技術工人,花上數個小時才能完成?!?/span>“自動化生產線就是把原來的工人‘趕出’生產車間?!?/span>徐志剛解釋道,我國仍有不少工人在車間從事著危險的工作,自動化生產線可以減少危險車間的工人數量,讓勞動力干更有價值的工作。為此,徐志剛團隊深入一線、親力親為,最終實現危險工位的無人化生產,惡劣環境生產人員減少75%以上,產品性能一致性達到98%以上。從2005年的第一個危險品自動化成套生產線開始,到2020年的15年間,徐志剛帶領團隊累計為十余家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完成了二十多套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建造。

          “你們忙得過來嗎?”

          2018年4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組織了一場現場交流會,邀請參會者前往南方某大型裝備制造公司的生產車間,觀摩一條自動化生產線。交流會期間,總能見到一位穿行于人群中的東北大哥,挨個分發著自己的名片。“我是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智能產線與系統研究室的徐志剛,請多指教!”“徐老師,您不需要打廣告了吧,誰不知道這套自動化生產線是你們做的?”參會者中有人調侃道。徐志剛告訴《中國科學報》:“交流會可以結識到潛在的客戶,發名片也是一種推銷自我的方式?!?/span>從2016年開始,就有很多企業慕名而來,找徐志剛團隊做整體方案論證,每年的合同金額也從千萬元跳到億元。“一口氣接了這么多科研任務,你們忙得過來嗎?”沈陽自動化所所長于海斌都忍不住關切地問徐志剛。項目推進中,當團隊在動輒二十幾個小時連續工作后出現懈怠的時候,徐志剛的口頭禪是:“黨員和我先上!”。他常開玩笑說:“我們的坐標在沈陽,但節奏堪比北上廣深?!?/span>課題組里年輕的科研人員均有過1個月連軸工作沒有休息日的記錄。“‘996’是經常的,我們拼的就是時間和進度?!毙熘緞傄矒拇蠹疑眢w吃不消,甚至會“強迫”團隊成員周日必須休息。

          近年來,徐志剛團隊歷經無數次的艱辛探索,不僅打造了一系列特殊產品自動化、網絡化與數字管控的總裝生產線,還在航天器地面仿真測試裝備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可喜的成績。比如,徐志剛團隊成功研制了國內首套高精度失重運動航天模擬器, 為“天宮一號”—“神州八號”和“天宮二號”—“神州十一號”一次性對接成功提供了地面測試技術。根據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對接與樣品轉移系統的高精度地面測試需求,徐志剛團隊成功研制了失重運動狀態全真模擬試驗臺,可以在地面完成月軌狀態下的對接、保持、分離和樣品轉移等全過程的高精度模擬試驗,為“嫦娥五號”成功對接及樣品轉移提供了試驗技術支撐。據悉,徐志剛團隊的相關成果先后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等單位指定為樣板工程和交流學習現場。徐志剛也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科學院第二屆“科苑名匠”、沈陽市十佳科技創新帶頭人等諸多榮譽。他和團隊還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10 余項。對徐志剛而來,這些榮譽和稱號已經是過去式,面對未來,他和他的團隊還將任重而道遠,砥礪前行。


          上一篇:【勞模風采】勞動“珍”美——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 下一篇:沒有了

          97超级碰

          <track id="3brf3"><menuitem id="3brf3"><font id="3brf3"></font></menuitem></track>

          <track id="3brf3"></track>

          <form id="3brf3"></form>
          <span id="3brf3"></span>
          <output id="3brf3"><font id="3brf3"></font></output>
            <video id="3brf3"></video>

              <del id="3brf3"><b id="3brf3"></b></del>
              <font id="3brf3"><b id="3brf3"></b></font>